有一种说法,心有所痴的人,容颜不易老。用在他身上,真是恰当不过,他痴迷的是“机械制图”。
“上学的时分机械制图最头疼,没承想却与井下东西制图打了一辈子交道”,年近80的他这样自嘲。
他叫李云山,是成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退休的老科技专家部队中的一员,备受咱们敬重的“机械鲁班”,也是我刚上班后的第一位师傅。让我形象极为深入的,是他那种痴迷的“工匠精力”。从他身上,我看到了老一辈石油科技工作人员的典型形象。
20岁从玉门石油校园结业后从事井下东西研究工作开端,他就跟机械制图结下了不解之缘,1998年退休后仍然心系成功工程院和油田的开展,屡次以各种身份回到单位,将自己的制图经历一点点没有保留地传授给一代代的新人。至今他还兼任着成功工程院年轻人的“参谋”一职,研究所的年轻人一打电话,他都爽快地容许而且乐颠颠来到办公室,诲人不倦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。
2003年的一天,退休在家看孙子的李云山接到电话,约请他前去单位辅导进行新东西研制。你有心我有意,一拍即合。所以一张制图板、一把尺子、一根铅笔,又燃起了他“退休不退志,再为油田贡献”的热心。
彼时油田开端做海上分防分注工艺,苦恼的是常常存在悬挂封隔器丢手难的问题。不打牌、不下棋的李师傅就天天揣摩这件事,还把图纸画到了家里。“一有了构思,哪怕是睡在床上也要爬起来勾一勾,第二天早上再在图版上画一画。”
总算,在咱们看来想入非非的工作发生了,他提出了将梯形螺纹由规范的30°改成90°的斗胆思路。咱们都将信将疑,李师傅却胸中有数。
很快,图纸初稿成形。怎么将他变成零件呢。李师傅就去加工车间散步,与工人们谈天。
没过多久,被李师傅称为“丢手棘爪”的改善就完成了。一试,公然好用。这个构思改善使得封隔器丢手更为安全、牢靠,施工成功率大幅度进步,从2007年投入现场使用,到现在已累计施行了400余口井,广受现场赞誉。常常提起这个,李师傅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美好的浅笑。
退休这么多年,李师傅凭着对制图的痴迷以及丰厚的经历,独立完成了几十套新东西、新组织等的图纸规划,他至今留存的图纸摞起来仍有一人多高,处理了许多油田出产难题。